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量子力学算命预测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量子力学算命预测以及有真正传说中的算命先生吗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你认为偶尔算一下命有必要吗,你支持算命吗有真正传说中的算命先生吗科学研究的每一秒,为何都在推翻以前的科学算命也是命运的一部分,有人天生信这个,就喜欢算,有人天生不信,即使给他算了,他也不会就此认定命运不可改变。
其实没必要算命,如果你信这个,那你就接受了心理暗示,如果算出来好还可以,如果不好,就有了心理负担。不过现在算命市场鱼龙混杂,很多算命先生说话不负责,动不动断你离婚之类,其实合格的师傅人家不会这么说的,而且要看来人性格跟他说他能接受范围内的断语。
如果你不信算命,我命由我不由天,那更没必要算了,就是开头那段,给你算出来,你也不会全盘接受。一般这种人也不会主动去算的。
如果很信这个,还是没事不要算,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该干什么干什么就好了。
没有正真意义上的算命先生。
这个宇宙可以说是一个概率的宇宙,有些事情是大概率事件,有些事情是小概率事件,这两种概率会互相影响或转化,关系错综复杂。
以后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可能会做比较精准的预测,但是宇宙的规律想100%全部透彻估计很难做到。
有兴趣了解一下宗教哲学,量子力学,弦理论之类的物理学会对你完善世界观有帮助。
希望能帮到你,知识浅薄,说错勿怪。
“所有的科学结论必须具有可证伪性,不可证伪的结论不能成为科学结论。”
这个结论是著名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在著作《猜想与反驳》中提出的判据,也是科学界公认的科学结论判定标准。这个标准是说:一个结论是否是科学的,并不是指它本身是不是正确的,而是要看它是否能够被证明是错误的。凡是能够被证明是错误的,就是科学结论;凡不能被证明是错误的,就不是科学结论。
例如:牛顿运动定律就是科学结论,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方法验证这个结论,如果它不满足实验,那么就称为“被证伪”;因为它具有可证伪性,因此是科学结论。
我们曾经对牛顿定律进行了成百上千次的实验验证,并且利用牛顿定律,人们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世界。但是,这并不能证明牛顿定律就是正确的。
上个世纪,在爱因斯坦和波尔等一大批科学家的努力下,人们才发现:牛顿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领域才成立,微观世界的运动规律需要使用量子力学,高速领域里需要使用相对论。由此,我们可以说牛顿定律在一定意义上被“证伪”了。
尽管如此,牛顿定律依然是科学结论。它符合人类对世界的常规认识,同时在很大范围内可以理解世界、改进人们的生活。学习牛顿定律,不光是因为他在科学上的巨大威力,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培养。
那么,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不是正确的?我们也不得而知,但我们确定它是个科学结论,因为我们可以设计实验进行“证伪”,一旦证伪成功,科学又将向前前进一步。科学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的实验-理论-证伪反复循环的过程。
我们再以原子结构的发现为例研究一下科学的发展。
麦克斯韦提出电磁方程组后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科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后来,赫兹首先发现了阴极射线,并提出这是一种电磁波。
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JJ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实验证伪了赫兹的结论,他指出阴极射线不是电磁波,而是一种带负电的粒子,所有的原子都包含这种粒子,并命名为电子。同时,JJ汤姆孙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枣糕模型:正电荷像蛋糕一样均匀分布在原子里,负电荷像枣一样镶嵌在正电荷中。
汤姆孙的学生卢瑟福通过阿尔法粒子散射实验,证伪了汤姆孙的结论,他指出:原子中的正电荷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集中在原子中心一个很小的核上,核外很大的空间有电子高速旋转,这就是现在我们理解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及他的学生查德维克等人又发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这个过程就是科学不断进步的过程,人们有时通过实验去证明前人的结论,有时通过实验去证伪前人的结论。学习已经被证伪的结论,也是学习科学发展的不可缺少的一步。
从这个意义上讲,亚里士多德的重球下落快也是科学结论。反过来,凡是不能被证伪的就不是科学结论。例如算命的结论就不是科学结论,因为算命强调“心诚则灵”,如果实验结果不满足理论,算命先生可以对你毫不理睬,因为他可以把问题归因为一个不可观察的问题-你心不诚。占星术、宗教等等,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不是科学结论。
OK,关于量子力学算命预测和有真正传说中的算命先生吗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