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精彩资讯 > 文章页面

慈禧命怎么这么好?古代有趣的对联故事(慈禧的命格)

李鸿章为讨好慈禧 命北洋水师在颐和园操练

本文目录

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典型事例古代有趣的对联故事成兆才的生活经历

《丑小鸭》原文:

乡下真是非常美丽。这正是夏天!小麦是金黄的,燕麦是绿油油的。干草在绿色的牧场上堆成垛,鹳鸟用它又长又红的腿子在散着步,噜嗦地讲着埃及话。(注:因为据丹麦的民间传说,鹳鸟是从埃及飞来的。)这是它从妈妈那儿学到的一种语言。田野和牧场的周围有些大森林,森林里有些很深的池塘。的确,乡间是非常美丽的,太阳光正照着一幢老式的房子,它周围流着几条很深的小溪。从墙角那儿一直到水里,全盖满了牛蒡的大叶子。最大的叶子长得非常高,小孩子简直可以直着腰站在下面。像在最浓密的森林里一样,这儿也是很荒凉的。这儿有一只母鸭坐在窠里,她得把她的几个小鸭都孵出来。不过这时她已经累坏了

嗜茶如命的慈禧太后

。很少有客人来看她。别的鸭子都愿意在溪流里游来游去,而不愿意跑到牛蒡下面来和她聊天。

最后,那些鸭蛋一个接着一个地崩开了。“噼!噼!”蛋壳响起来。所有的蛋黄现在都变成了小动物。他们把小头都伸出来。“嘎!嘎!”母鸭说。他们也就跟着嘎嘎地大声叫起来。他们在绿叶子下面向四周看。妈妈让他们尽量地东张西望,因为绿色对他们的眼睛是有好处的。“这个世界真够大!”这些年轻的小家伙说。的确,比起他们在蛋壳里的时候,他们现在的天地真是大不相同了。“你们以为这就是整个世界!”妈妈说。“这地方伸展到花园的另一边,一直伸展到牧师的田里去,才远呢!连我自己都没有去过!我想你们都在这儿吧?”她站起来。“没有,我还没有把你们都生出来呢!这只顶大的蛋还躺着没有动静。它还得躺多久呢?我真是有些烦了。”于是她又坐下来。“唔,情形怎样?”一只来拜访她的老鸭子问。“这个蛋费的时间真久!”坐着的母鸭说。“它老是不裂开。请你看看别的吧。他们真是一些最逗人爱的小鸭儿!都像他们的爸爸——这个坏东西从来没有来看过我一次!”“让我瞧瞧这个老是不裂开的蛋吧,”这位年老的客人说,“请相信我,这是一只吐绶鸡的蛋。有一次我也同样受过骗,你知道,那些小家伙不知道给了我多少麻烦和苦恼,因为他们都不敢下水。我简直没有办法叫他们在水里试一试。我说好说歹,一点用也没有!——让我来瞧瞧这只蛋吧。哎呀!这是一只吐绶鸡的蛋!让他躺着吧,你尽管叫别的孩子去游泳

好了。”“我还是在它上面多坐一会儿吧,”鸭妈妈说,“我已经坐了这么久,就是再坐它一个

星期也没有关系。”“那么就请便吧,”老鸭子说。于是她就告辞了。

最后这只大蛋裂开了。“噼!噼!”新生的这个小家伙叫着向外面爬。他是又大又丑。鸭妈妈把他瞧了一眼。“这个小鸭子大得怕人,”她说,“别的没有一个像他;但是他一点也不像小吐绶鸡!好吧,我们马上就来试试看吧。他得到水里去,我踢也要把他踢下水去。”第二天的天气是又晴和,又美丽。太阳照在绿牛蒡上。鸭妈妈带着她所有的孩子走到溪边来。扑通!她跳进水里去了。“呱!呱!”她叫着,于是小鸭子就一个接着一个跳下去。水淹到他们头上,但是他们马上又冒出来了,游得非常漂亮。他们的小腿很灵活地划着。他们全都在水里,连那个丑陋的灰色小家伙也跟他们在一起游。

“唔,他不是一个吐绶鸡,”她说,“你看他的腿划得多灵活,他浮得多么稳!他是我亲生的孩子!如果你把他仔细看一看,他还算长得蛮漂亮呢。嘎!嘎!跟我一块儿来吧,我把你们带到广大的世界上去,把那个养鸡场介绍给你们看看。不过,你们得紧贴着我,免得别人踩着你们。你们还得当心猫儿呢!”

这样,他们就到养鸡场里来了。场里响起了一阵可怕的喧闹声,因为有两个家族正在争夺一个鳝鱼头,而结果猫儿却把它抢走了。“你们瞧,世界就是这个样子!”鸭妈妈说。她的嘴流了一点涎水,因为她也想吃那个鳝鱼头。“现在使用你们的腿吧!”她说。“你们拿出精神来。你们如果看到那儿的一个老母鸭,你们就得把头低下来,因为她是这儿最有声望的人物。她有西班牙的血统——因为她长得非常胖。你们看,她的腿上有一块红布条。这是一件非常出色的东西,也是一个鸭子可能得到的最大光荣:它的意义很大,说明人们不愿意失去她,动物和人统统都得认识她。打起精神来吧——不要把腿子缩进去。一个有很好教养的鸭子总是把腿摆开的,像爸爸和妈妈一样。好吧,低下头来,说:‘嘎’呀!”他们这样做了。别的鸭子站在旁边看着,同时用相当大的声音说:“瞧!现在又来了一批找东西吃的客人,好像我们的人数还不够多似的!呸!瞧那只小鸭的一副丑相!我们真看不惯!”于是马上有一只鸭子飞过去,在他的脖颈上啄了一下。“请你们不要管他吧,”妈妈说,“他并不伤害谁呀!”“对,不过他长得太大、太特别了,”啄过他的那只鸭子说,“因此他必须挨打!”“那个母鸭的孩子都很漂亮,”腿上有一条红布的那个母鸭说,“他们都很漂亮,只有一只是例外。这真是可惜。我希望能把他再孵一次。”

“那可不能,太太,”鸭妈妈回答说,“他不好看,但是他的脾气非常好。他游起水来也不比别人差——我还可以说,游得比别人好呢。我想他会慢慢长得漂亮的,或者到适当的时候,他也可能缩小一点。他在蛋里躺得太久了,因此他的模样有点不太自然。”她说着,同时在他的脖颈上啄了一下,把他的羽毛理了一理。“此外,他还是一只公鸭呢,”她说,“所以关系也不太大。我想他的身体很结实,将来总会自己找到出路的。”“别的小鸭倒很可爱,”老母鸭说,“你在这儿不要客气。如果你找到鳝鱼头,请把它送给我好了。”他们现在在这儿,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

不过从蛋壳里爬出的那只小鸭太丑了,到处挨打,被排挤,被讥笑,不仅在鸭群中是这样,连在鸡群中也是这样。

“他真是又大又丑!”大家都说。有一只雄吐绶鸡生下来脚上就有距,因此他自以为是一个皇帝。他把自己吹得像一条鼓满了风的帆船,来势汹汹地向他走来,瞪着一双大眼睛,脸上涨得通红。这只可怜的小鸭不知道站在什么地方,或者走到什么地方去好。他觉得非常悲哀,因为自己长得那么丑陋,而且成了全体鸡鸭的一个嘲笑对象。

这是头一天的情形。后来一天比一天糟。大家都要赶走这只可怜的小鸭;连他自己的兄弟姊妹也对他生气起来。他们老是说:“你这个丑妖怪,希望猫儿把你抓去才好!”于是妈妈也说起来:“我希望你走远些!”鸭儿们啄他。小鸡打他,喂鸡鸭的那个女佣人用脚来踢他。

于是他飞过篱笆逃走了;灌木林里的小鸟一见到他,就惊慌地向空中飞去。“这是因为我太丑了!”小鸭想。于是他闭起眼睛,继续往前跑。他一口气跑到一块住着野鸭的沼泽地里。他在这儿躺了一整夜,因为他太累了,太丧气了。

天亮的时候,野鸭都飞起来了。他们瞧了瞧这位新来的朋友。

“你是谁呀?”他们问。小鸭一下转向这边,一下转向那边,尽量对大家恭恭敬敬地行礼。

“你真是丑得厉害,”野鸭们说,“不过只要你不跟我们族里任何鸭子结婚,对我们倒也没有什么大的关系。”可怜的小东西!他根本没有想到什么结婚;他只希望人家准许他躺在芦苇里,喝点沼泽的水就够了。

他在那儿躺了两个整天。后来有两只雁——严格地讲,应该说是两只公雁,因为他们是两个男的——飞来了。他们从娘的蛋壳里爬出来还没有多久,因此非常顽皮。“听着,朋友,”他们说,“你丑得可爱,连我(注:这儿的“我”(jeg)是单数,跟前面的“他们说”不一致,但原文如此。)都禁不住要喜欢你了。你做一个候鸟,跟我们一块儿飞走好吗?另外有一块沼泽地离这儿很近,那里有好几只活泼可爱的雁儿。她们都是小姐,都会说:‘嘎!’你是那么丑,可以在她们那儿碰碰你的运气!”“噼!啪!”天空中发出一阵响声。这两只公雁落到芦苇里,死了,把水染得鲜红。“噼!啪!”又是一阵响声。整群的雁儿都从芦苇里飞起来,于是又是一阵枪声响起来了。原来有人在大规模地打猎。猎人都埋伏在这沼泽地的周围,有几个人甚至坐在伸到芦苇上空的树枝上。蓝色的烟雾像云块似地笼罩着这些黑树,慢慢地在水面上向远方漂去。这时,猎狗都普通普通地在泥泞里跑过来,灯芯草和芦苇向两边倒去。这对于可怜的小鸭说来真是可怕的事情!他把头掉过来,藏在翅膀里。不过,正在这时候,一只骇人的大猎狗紧紧地站在小鸭的身边。它的舌头从嘴里伸出很长,眼睛发出丑恶和可怕的光。它把鼻子顶到这小鸭的身上,露出了尖牙齿,可是——扑通!扑通!——它跑开了,没有把他抓走。

“啊,谢谢老天爷!”小鸭叹了一口气,“我丑得连猎狗也不要咬我了!”他安静地躺下来。枪声还在芦苇里响着,枪弹一发接着一发地射出来。

天快要暗的时候,四周才静下来。可是这只可怜的小鸭还不敢站起来。他等了好几个钟头,才敢向四周望一眼,于是他急忙跑出这块沼泽地,拼命地跑,向田野上跑,向牧场上跑。这时吹起一阵狂风,他跑起来非常困难。到天黑的时候,他来到一个简陋的农家小屋。它是那么残破,甚至不知道应该向哪一边倒才好——因此它也就没有倒。狂风在小鸭身边号叫得非常厉害,他只好面对着它坐下来。它越吹越凶。于是他看到那门上的铰链有一个已经松了,门也歪了,他可以从空隙钻进屋子里去,他便钻进去了。

屋子里有一个老太婆和她的猫儿,还有一只母鸡住在一起。她把这只猫儿叫“小儿子”。他能把背拱得很高,发出咪咪的叫声来;他的身上还能迸出火花,不过要他这样做,你就得倒摸他的毛。母鸡的腿又短又小,因此她叫“短腿鸡儿”。她生下的蛋很好,所以老太婆把她爱得像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

第二天早晨,人们马上注意到了这只来历不明的小鸭。那只猫儿开始咪咪地叫,那只母鸡也咯咯地喊起来。“这是怎么一回事儿?”老太婆说,同时朝四周看。不过她的眼睛有点花,所以她以为小鸭是一只肥鸭,走错了路,才跑到这儿来了。“这真是少有的运气!”她说,“现在我可以有鸭蛋了。我只希望他不是一只公鸭才好!我们得弄个清楚!”

这样,小鸭就在这里受了三个星期的考验,可是他什么蛋也没有生下来。那只猫儿是这家的绅士,那只母鸡是这家的太太,所以他们一开口就说:“我们和这世界!”因为他们以为他们就是半个世界,而且还是最好的那一半呢。小鸭觉得自己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他的这种态度,母鸡却忍受不了。

“你能够生蛋吗?”她问。

“不能!”

“那么就请你不要发表意见。”

于是雄猫说:“你能拱起背,发出咪咪的叫声和迸出火花吗?”

“不能!”

“那么,当有理智的人在讲话的时候,你就没有发表意见的必要!”

小鸭坐在一个墙角里,心情非常不好。这时他想起了新鲜空气和太阳光。他觉得有一种奇怪的渴望:他想到水里去游泳。最后他实在忍不住了,就不得不把心事对母鸡说出来。“你在起什么念头?”母鸡问。“你没有事情可干,所以你才有这些怪想头。你只要生几个蛋,或者咪咪地叫几声,那么你这些怪想头也就会没有了。”

“不过,在水里游泳是多么痛快呀!”小鸭说。“让水淹在你的头上,往水底一钻,那是多么痛快呀!”

“是的,那一定很痛快!”母鸡说,“你简直在发疯。你去问问猫儿吧——在我所认识的一切朋友当中,他是最聪明的——你去问问他喜欢不喜欢在水里游泳,或者钻进水里去。我先不讲我自己。你去问问你的主人——那个老太婆——吧,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她更聪明的

人了!你以为她想去游泳,让水淹在她的头顶上吗?”

“你们不了解我,”小鸭说。

“我们不了解你?那么请问谁了解你呢?你决不会比猫儿和女主人更聪明吧——我先不提我自己。孩子,你不要自以为了不起吧!你现在得到这些照顾,你应该感谢上帝。你现在到一个温暖的屋子里来,有了一些朋友,而且还可以向他们学习很多的东西,不是吗?不过你是一个废物,跟你在一起真不痛快。你可以相信我,我对你说这些不好听的话,完全是为了帮助你呀。只有这样,你才知道谁是你的真正朋友!请你注意学习生蛋,或者咪咪地叫,或者迸出火花吧!”

“我想我还是走到广大的世界上去好,”小鸭说。

“好吧,你去吧!”母鸡说。

于是小鸭就走了。他一会儿在水上游,一会儿钻进水里去;不过,因为他的样子丑,所有的动物都瞧不其他。秋天到来了。树林里的叶子变成了黄色和棕色。风卷起它们,把它们带到空中飞舞,而空中是很冷的。云块沉重地载着冰雹和雪花,低低地悬着。乌鸦站在篱笆上,冻得只管叫:“呱!呱!”是的,你只要想想这情景,就会觉得冷了。这只可怜的小鸭的确没有一个舒服的时候。

一天晚上,当太阳正在美丽地落下去的时候,有一群漂亮的大鸟从灌木林里飞出来,小鸭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美丽的东西。他们白得发亮,颈项又长又柔软。这就是天鹅。他们发出一种奇异的叫声,展开美丽的长翅膀,从寒冷的地带飞向温暖的国度,飞向不结冰的湖上去。

他们飞得很高——那么高,丑小鸭不禁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兴奋。他在水上像一个车轮似地不停地旋转着,同时,把自己的颈项高高地向他们伸着,发出一种响亮的怪叫声,连他自己也害怕起来。啊!他再也忘记不了这些美丽的鸟儿,这些幸福的鸟儿。当他看不见他们的时候,就沉入水底;但是当他再冒到水面上来的时候,却感到非常空虚。他不知道这些鸟儿的名字,也不知道他们要向什么地方飞去。不过他爱他们,好像他从来还没有爱过什么东西似的。他并不嫉妒他们。他怎能梦想有他们那样美丽呢?只要别的鸭儿准许他跟他们生活在一起,他就已经很满意了——可怜的丑东西。

冬天变得很冷,非常的冷!小鸭不得不在水上游来游去,免得水面完全冻结成冰。不过他游动的这个小范围,一晚比一晚缩小。水冻得厉害,人们可以听到冰块的碎裂声。小鸭只好用他的一双腿不停地游动,免得水完全被冰封闭。最后,他终于昏倒了,躺着动也不动,跟冰块结在一起。

大清早,有一个农民在这儿经过。他看到了这只小鸭,就走过去用木屐把冰块踏破,然后把他抱回来,送给他的女人。他这时才渐渐地恢复了知觉。小孩子们都想要跟他玩,不过小鸭以为他们想要伤害他。他一害怕就跳到牛奶盘里去了,把牛奶溅得满屋子都是。女人惊叫起来,拍着双手。这么一来,小鸭就飞到黄油盆里去了,然后就飞进面粉桶里去了,最后才爬出来。这时他的样子才好看呢!女人尖声地叫起来,拿着火钳要打他。小孩们挤做一团,想抓住这小鸭。他们又是笑,又是叫!——幸好大门是开着的。他钻进灌木林中新下的雪里面去。他躺在那里,几乎像昏倒了一样。要是只讲他在这严冬所受到困苦和灾难,那么这个故事也就太悲惨了。当太阳又开始温暖地照着的时候,他正躺在沼泽地的芦苇里。百灵鸟唱起歌来了——这是一个美丽的春天。忽然间他举起翅膀:翅膀拍起来比以前有力得多,马上就把他托起来飞走了。他不知不觉地已经飞进了一座大花园。这儿苹果树正开着花;紫丁香在散发着香气,它又长又绿的枝条垂到弯弯曲曲的溪流上。啊,这儿美丽极了,充满了春天的气息!三只美丽的白天鹅从树荫里一直游到他面前来。他们轻飘飘地浮在水上,羽毛发出飕飕的响声。小鸭认出这些美丽的动物,于是心里感到一种说不出的难过。

“我要飞向他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可是他们会把我弄死的,因为我是这样丑,居然敢接近他们。不过这没有什么关系!被他们杀死,要比被鸭子咬、被鸡群啄,被看管养鸡场的那个女佣人踢和在冬天受苦好得多!”于是他飞到水里,向这些美丽的天鹅游去:这些动物看到他,马上就竖起羽毛向他游来。“请你们弄死我吧!”这只可怜的动物说。他把头低低地垂到水上,只等待着死。但是他在这清澈的水上看到了什么呢?他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但那不再是一只粗笨的、深灰色的、又丑又令人讨厌的鸭子,而却是——一只天鹅!只要你曾经在一只天鹅蛋里待过,就算你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对于他过去所受的不幸和苦恼,他现在感到非常高兴。他现在清楚地认识到幸福和美正在向他招手。——许多大天鹅在他周围游泳,用嘴来亲他。

花园里来了几个小孩子。他们向水上抛来许多面包片和麦粒。最小的那个孩子喊道:“你们看那只新天鹅!”别的孩子也兴高采烈地叫起来:“是的,又来了一只新的天鹅!”于是他们拍着手,跳起舞来,向他们的爸爸和妈妈跑去。他们抛了更多的面包和糕饼到水里,同时大家都说:“这新来的一只最美!那么年轻,那么好看!”那些老天鹅不禁在他面前低下头来。

他感到非常难为情。他把头藏到翅膀里面去,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他想其他曾经怎样被人迫害和讥笑过,而他现在却听到大家说他是美丽的鸟中最美丽的一只鸟儿。紫丁香在他面前把枝条垂到水里去。太阳照得很温暖,很愉快。他扇动翅膀,伸直细长的颈项,从内心里发出一个快乐的声音:

“当我还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的幸福!”

根据word字数统计为:6315

一、杨继盛巧对趣话

杨继盛是明代一位以“巧对”著称的名人。出生于河北容城,嘉靖进土。相传他“每作对,人辄称善”。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很多他的巧对佳话。

传说,杨继盛刚刚入私塾读书的时候,有一天,来了一个年纪较大的学生,私塾先生,看见这麽大年纪的人,也来求学,就出了一个对子相嘲:老学生。谁知话一说完,就被坐在一旁的杨继盛不假思索地接过来:小进士。

那位嘲笑“老学生”的先生听后,大吃一惊,说:“此儿小小年纪,竟聪颖如此,将来必有出息!”

有一次,私塾先生外出,学生们,学生们作阵交战的游戏玩耍。正玩在兴头上,不料先生突然回来,大家慌忙四处藏匿。先生大怒,挨个地罚跪,并出对,藏形匿影。叫学生对,先对出者免罚,对不出的继续罚跪。只见杨继盛微微一笑,答对:显姓扬名。

先生脸上的怒气,顿时一扫而光,惊呼:“此乃绝对也!”伸手将杨继盛拉起来。从此,杨继盛擅对出了名。在私塾从师十年间,杨继盛还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对联。如有一次,他的表叔辛体元来做客。刚好家里没有酒,到酒店去买,凑巧酒也卖完了。辛体元出了上联戏道:无酒是穷主。

只听见一个略带稚气的声音回答:有儿为名臣。辛体元眼光一扫,原来应对竟是小继盛,不禁啧啧称赞。杨继盛长大后,果然成为明代名臣,官至兵部员外郎。

二、卖柴童妙对进家塾

明朝时,江苏省吴县,出了一位“神童”,姓施名盘。施盘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他五岁开始,就上山砍柴、割草卖钱!同时,利用时间,偷偷地,向村里的一位老秀才,学习认字、读书、吟诗、作对。

施盘九岁那年,他进城卖柴,路过一家私塾,听著里面传出来的朗朗书声,他好想进私塾当一名学生。恰好此时,私塾的主人张都宪坐轿回家,发现了小施盘,张都宪问他,站在这里干什么,小施盘嗫嚅地,说出了自己想进私塾读书的愿望。

张合宪一听,哈哈大笑说:“穷小子也想进我家私塾念书,也不想想自己的身份。”经小施盘再三恳求,张都宪这才说:“这样吧,我出一上联,只要你能对上,我可以破例让私塾老师收你。”张合宪出的上联是: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

这上联连用四个“弓”字,两个“月”、“弦”字。张都宪认为这下子,一定难倒这个卖柴童。没想到,小施盘听了上联,笑嘻嘻地说“学费我出不起,对对子,可难不倒我。”他略加思忖,便对出下联:朝霞似锦,暮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

施盘对出的下联,连用四个“锦”字,两个“霞”、“川”字,完全符合张都宪上联的要求,而且用“朝”、“暮”对“新”、“残”,用“东”、“西”对“上”、“下”,十分工整,张都宪只好让他进私塾念书了。

三、切瓜分客

明代年轻文学家蒋焘,小的时候,才思敏捷,对答如流,蜚声乡里。

有一天,他的爷爷,带他到一座庙里去玩。蒋焘从高高的台阶上往下跳,三蹦两跳地到了下边。爷爷见了,笑着说:三跳,跳下地。蒋焘在下边一抬头,正好看见树上;有只小鸟“扑哧”一声,飞上天去了,他马上对了一句:一飞,飞上天。

爷爷听了很高兴,连连赞好。

有一次,他父亲的朋友来访,他们围坐在客厅吟诗、联对,忽然乌云密布,接著,括起大风,一会儿,就下起大雨,雨点“劈哩拍啦”地打在窗户上。客人中,有一人看见窗户纸上的雨点印儿,触景生情,出一上联求对: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

这上联的意思是说,这会儿,冰凉的雨点,打在窗户上,东边窗户上有雨点,西边窗户上也有雨点。从文字上讲,巧就巧在“冻雨”的“冻”字,是由“东”和两点组成,“洒窗”的“洒”字是由“西”和三点组成。

这样,联意既说明了当时雨打窗户的情景,又说明了“冻”“洒”两字的组成。这样,下联就不大好对。要求后半句说的事,与前半句说的事,互有关联,还得拼成前半句的第一、三两个字,可真够难的。在座客人苦思冥想,绞尽脑汁,难以应对,客厅一时沉默。

这时,仆人送上瓜来,蒋焘的父亲,连忙切瓜分片,请客人吃瓜。站在一旁看父亲切瓜,客人们吃瓜的蒋焘,即景生情,高声说:“我来对下联”。接着吟道: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一语既出,满座惊叹。蒋焘对下联的前半句“切瓜分客”,说的是当时吃瓜的事。后半句“横七刀”、“竖八刀”既是指切瓜,又跟前半句有直接关系。同时“七”、“刀”左右横看,合起来,是前半句的第一个字“切”;“八”“刀”上下竖着,合起来是第三个字“分”。

四、小于谦答对显文才

于谦,字廷益,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水乐进土,著名的民族英雄。他幼年时就勤奋好学,志向高远。读书过目即诵,对句出口皆成。有一次,于谦的母亲,把他的头发,梳成双髻上学,一天,被一个叫兰古春的僧人看到了。兰古春针对他的模样,就戏弄他说:牛头且喜生龙角。

于谦立即应对:狗嘴何曾出象牙。兰古春自讨没趣,匆匆而去。于谦回家后,对母亲说:“今后不能再替我梳双髻了。过了数日,兰古春恰巧又路过学堂,看到于谦的头发梳成三岔,于是再次戏道:三角如架鼓。于谦随声就应:一秃似擂槌。

兰古春赞其才思敏捷,对于谦的老师说:“这孩子长大后,必定是国家的楝梁。”有一年清明节,于谦随家中大人去祖坟扫墓,路过凤凰台时,他的叔父,出了个上联让他对,联文是:今朝同上凤凰台。

于谦马上应对:他年独占麒麟阁。好掺和啊,知道挑这些字我都没打大人们听了,对这一抱负甚大的对句惊喜不已,他的叔父说:“此小儿,乃是我们家的千里驹啊!”

扫墓返回的路上,经过一座牌坊,上面写著三个字:癸辛街。于谦的叔父说:这三个字的地名,前面两个字属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要对个地名对,恐怕不容易。”不料,小于谦用(三国演义)中,所写到的陕西地名,对道:子午台。

他的叔父和族人们,听了更加惊讶欣喜,因为这一地名,前两字正好是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中的两个字,与(癸辛街)恰成一佳对。

过了两年,于谦成了县学生员。当时,有一巡按,到他家乡的一座寺院游玩。随从官员中,有一人指着殿中佛像道:三尊大佛,坐狮、坐象、坐莲花。一时无人对出。于谦刚好也在场,他随口应道:一介书生,攀凤、攀龙、攀桂子。众人无不拍手称妙。

五、焉知鱼不化为龙

明代学者邱浚,字仲深,琼山人。幼年在学堂念书,一天,大雨滂沱,有的座位漏雨,大家争坐不漏雨的座位,当时和邱浚争座位的,是一个当地显贵的儿子,两人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老师看见了说:“你俩不要争,我有一句五字联,能对上的坐好位。”接着念道:细雨肩头滴。

显贵的儿子一听,目瞪口呆,对不上来,邱浚却胸有成竹地,对道:青云足下生。老师听了,只好把不漏雨的座位,让给邱浚。显贵的儿子不服气,放学回家,将争座位的事,向父亲哭诉。显贵听了大怒,即差人把邱浚叫到家里来,一见面,就气急败坏地喝道:谁谓犬能欺得虎!

邱浚鄙视一笑,从容答道:焉知鱼不化为龙?显贵一听,吓了一跳,知小邱浚非等闲之辈,长大后定有出息,无话可说,只好放他回去。

邱浚长大后,果真大有出息。他于景泰年间中进士,授编修,成化年间为国子祭酒。孝宗即位,任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他天性好学,反对“文尚险怪”,熟悉国家典故。

他认为夏德秀编写的《大学衍义》中,治国平天下的条目不够完备,于是博采群书,加以补充,称为《大学衍义补》。晚年右目失明,乃坚持阅读,披览不辍。

1891年(光绪二十一年),成兆才入丰润县魏庄赵小斋班,随二合、庆顺、义顺、义合等班首次进天津演出。是年,滦州发生饥荒,随之又流行瘟疫,成兆才父、母相继去世,他只得弃艺还乡。但因无法维持生活,又同族兄成兆文到喜峰口外唱莲花落行乞。未几,妻子和两个孩子也染疾死去,成兆才不胜悲哀和孤独。为了生活,他同叔父成永玉又先后加入赵小斋和乐亭县庙上崔家班演唱莲花落,除当演员,有时还领班、当箱倌,从此他成了职业莲花落艺人。由于成兆才勤奋好学,很快就成为一名能与西路莲花落著名艺人“西来顺”相媲美的男旦,深受滦州乡村集镇群众的喜爱,得艺名“东来顺”。

在艺术实践中,成兆才深感对口莲花落节目单调,不能满足观众的欣赏要求和演员的艺术水平发挥。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他开始编写《乌龙院》等拆出剧本,作品多为移植、改编其他剧种的剧本,从此开始他的创作生涯。他编写的剧目,表现了清末农村生活的某些侧面,反映了农民中间朴素的道德观念和对美好、友善、和睦家庭的向往,因而受到农村观众的欢迎。第二年,成兆才与二合、庆顺、义顺等9个班社,由唐山再入天津,在法租界天福楼、下天仙和胡家坟等地演出莲花落,被直隶总督杨子骧以“有伤风化、永干力禁”的禁令驱逐出天津。同年,继室张氏与带来的幼子皆亡,成兆才家门不幸,内外交困,陷于悲苦之中。一连几年他不进城市演出,只在乡村断续演出。歇业期间,他当过酿酒工人、扛活、打短工,也卖过香料“荷包”、盖莲(锅盖)等,历尽艰辛,但也为他的舞台生涯和剧本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1908(光绪三十四年)年,光绪帝、慈禧太后相继死亡,百姓戴“双国孝”。期间,全国禁止戏曲活动,莲花落班纷纷解体,莲花落艺人陷入绝境。秋天,待略松动,为了争取民间艺术的生存和发展,成兆才会同任连会、杜知义(金菊花)、张化文、张德礼、侯天泰、张化龙、刘春生等人聚集在滦县吴家坨张德礼家中,对拆出莲花落进行大胆改革。成兆才从剧本入手,创作了具有本剧特色的大型剧本《告金扇》、《六月雪》、《马寡妇开店》、《秦雪梅吊孝》、《刘伶醉酒》等。大剧本的出现促进了各行当(小生、小旦、老生、老旦、丑、武生)的出现和声乐的改革。他又会同名演员金菊花等进行唱腔的创新,在保持莲花落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吸收了秦腔、乐亭大鼓、滦州皮影的板调,使不同行当具有各自的唱腔特色。

1909年(清宣统元年)正月,莲花落以新的姿态出现在冀东农村。成兆才等人在滦县吴家坨亮相演出《告金扇》、《刘伶醉酒》等剧目,获得巨大成功。演出五天五夜,台前人山人海,万头攒动,压肩叠背。随即,成立京东庆春班,成兆才为编剧、演员。该班由滦县进入永平府(今卢龙县),由于当地官府多次下令禁止莲花落演出,为混过官府耳目,庆春班以“平腔梆子戏”的名义在永平府演出了《马寡妇开店》、《乌龙院》、《鬼扯腿》三出文武俱全、唱作俱佳的剧目,博得官民称赞,打开了永平府禁地。在京东庆春班影响下,“双国孝”期间解散的莲花落班社又纷纷组建,重新活跃起来。

同年4月,开明绅士王永富为了适应日益增多的产业工人和底层市民文化生活的需要,靠唐山铁路工厂工人的资助,在唐山小山修建了“永盛茶园”。成兆才随班由永平府进入唐山,占用永盛茶园演出莲花落。第一天演出就遭当局制止,成兆才等人一方面与当局据理力争,一方面而花钱买通警察局,这才被批准演出。有成兆才创作的新剧目,有金菊花等出色的演员,“庆春班”在唐山一场演红,影响日益扩大,此时,莲花落被称唐山落子。

庆春班在唐山站稳脚跟后,成兆才集全力编写剧本。成兆才的早期剧作,由于受自身修养和时代的局限,为了迎合下层群众的庸俗趣味,多为表现家庭琐事,悲欢离合的情节,题材狭小,表演风格粗谷,有许多不足,有的甚至是糟粕,如《杀子报》、《黄氏女游阴》等。但瑕不掩瑜,进入城市后,他后期创作有了明显的变化,越来越接近生活,越来越靠近时代,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成兆才受民主思潮的影响,不断有佳作问世,连续写出了《花为媒》、《杜十娘》、《王少安赶船》、《占花魁》等借古讽今的爱情剧目,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其中《花为媒》是他早期的代表作,该剧取材于《聊斋志异》中的《寄生》篇,描写王少安之子王俊卿与李月娥的爱情故事,表现了他(她)们对婚姻自由的追求,并赋予时代特点和民间生活的色彩。居中,作者借张五可去花园与贾俊英相看时写道:“你看我的头,你看我的脚,说什么我六寸金莲蠢大难瞧!你说我脚大,我也不臊,现如今讲文明大却为高。”这种写法在艺术上虽然欠佳,但在思想上是一种追求进步的表现,该剧久演不衰,成为评剧传统剧目之一,解放后还搬上了银幕。

1909年到1912年,金菊花、小金龙等著名演员先后离开庆春班,成兆才培养并大胆起用任善丰、成国祯、金开芳等年轻演员。任善丰以“月明珠”艺名挑起了大梁,成为评剧史上第一个最能完美的表现成兆才剧本中典型形象的旦行演员。随着庆春班在唐山唱红,经济收入增加,少数演员中出现了赌钱、嫖妓的现象以及骄傲自满的情绪。成兆才洞察歪风,订下了班规偏见十大条款,煞住了歪风邪气,演职员人人自彼一时。其它班社也竞相仿效,由此评剧界法无偏见自然形成。他还确定了共和班体制,从演出收入中支付园租、箱租,留公积金,其余按人头大小份分给大家。大小份由全体演员按艺术水平高低共同评议,根据演员艺术的发展情况,又随时评定调整,不吃死份,以鼓励演员力图进取。这些是庆春班生存、发展的重要措施。

1913年,京东庆春班改名为京东永盛合班。同年招女艺徒筱玉凤。女演员的出现为评剧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筱玉凤扮相俊美,动作潇洒,作戏认真,极有发展前途。但由于生活上诸多不便,半年后,她离班而去,此后该班将女演员拒之门外。

1915年,成兆才第三次到天津演出,“平腔梆子戏”以其生活气息浓郁、声腔流畅的艺术特点,惩恶扬善、警化世人的内容,赢得了天津各界人士的赞誉,观众以月明珠主演的成兆才剧作《开啼》、《马寡妇开店》、《花为媒》、《占花魁》与名赫天津剧坛的京剧名师刘鸿声的“三斩一碰”相媲美。门票由3个铜板涨到10个铜板。这时,成兆才的剧本,月明珠的演唱,可谓珠联璧合,誉满津门。

成兆才集编剧、导演、演员于一身。在表演上,他努力克服个子高大,嗓子不好的缺点,苦练作戏本领,有坚实的基本功。他的“跑方”快如流水,他的“五股翻心”宛如游龙。他的戏路也越来越宽,饰过《旋风案》里蒲贤(小花脸)、《李桂香打柴》中的李金氏(彩旦)、《狗报人恩》中的张义(老生)、《六月雪》中的蔡母(老旦)等不同行当的人物。他还善于体验生活,为了演好盲人,他把算命盲人请到家里,专心看盲人怎样迈门坎,怎样待人接物,如何判断事物等,盲人的动作特点他学到了家,成功地塑造了一些不同性格的盲人形象,如《桃花奄》中的张铁嘴、《十粒金丹》中的胡半仙、《双婚配》中的王瀛和等,有的忠厚诚朴,有的滑稽轻佻,各具特点。这些人物形象直到今天还仍为评剧前辈所津津乐道。

1917年,成兆才已到中年,他在事业上如日中天。这一年,他又到天津演出,时南孙班、北孙班、马虎亭班于津门献艺,这些莲花落班仍处于“对口”或“拆出”阶段。永盛合班的大型舞台戏使他们大开眼界,随之纷纷效仿。南孙班请成兆才给他们说戏,成兆才总是慷慨应允。最后,还把《杜十娘》、《打狗劝夫》、《因果美报》、《败子回头》四剧的剧本送给南孙班。第二年,永盛合班到山海关演出,经当地知名人士奎旭东建议改班名为“唐山首创警世戏社”。1919年,唐山首创警世戏社去营口演出,后巡回于奉天(今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地,走一处,红一处,名震东北广大地区。成兆才也佳作迭出,如《保龙山》、《杨三姐告状》、《盗金砖》等,均为绝唱。

“五四”运动以后,受民主思潮的影响,成兆才根据1918年直隶滦县(今河北省滦南县)高家狗庄地主兼资本家子弟高占英谋杀妻子,农家女杨国华(杨三姐)不畏强权,为其二姐申冤告状的真实故事,完成巨作《杨三姐告状》,揭露了地主阶级贪婪、淫乱、腐朽、残暴的罪恶行径和旧中国法制黑暗,歌颂了农民阶级敢于反抗的斗争精神。全剧塑造了52个地位不同、性格各异的人物,每个人物不论主次,都有自己明显的时代、阶级和个性特征。诸如委曲求全、老实善良的杨二姐;“为偷私情断结发,莫讲人伦且遂心”的高占英;“不管屈和冤,只要有洋钱”的牛成;“全凭奸狡兴家业,不昧良心不发财”的高贵章;“自幼生来爱风流,无拘无束任自由”的裴氏等等。尤其是杨三姐这个主要人物塑更成功,她性格鲜明,形象丰满,是国民初年在封建思想下出现的典型的农民形象。她的智慧、胆量和顽强的意志贯穿于她每次出场的行动中,引起了观众强烈共鸣。该剧在艺术上粗犷、豪放、泼辣、明快,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点,在舞台上演出60多年,还被搬上了银幕。

1922年,年仅24岁的月明珠积劳成疾,病逝于沈阳。成兆才一手培养出来的一颗明珠殒落他乡,他和全体演员怀着无法抑止的悲痛心情扶棂回乡。接着,成兆才举用他培养多年的金开芳领衔主演,使一度解散的警世戏社头班重整旗鼓,于1923年返回唐山,又进入天津演出。在天津,经吕海环建议,改“平腔梆子”为“评剧”,取“评古论今”之意,评剧之名由此而来。不久,成兆才的《枪毙驼龙》一剧问世,因分配角色使班内矛盾激化,成兆才和成国桢离头班加入警世戏社三班。他根据朝鲜民族英雄安童根刺杀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新闻,创作了大型现代评剧《安童根刺杀伊藤博文》,由于地方反动当局的干涉,未能公演。

1927年,应老友孙洪奎之邀,成兆才加入了北孙班――振兴剧社,任文戏教师和编剧。当时北孙班正在哈尔滨与素有“评剧皇后”美誉的李金顺打对台,营业见绌。成兆才到后,小试锋芒,几日内写出《盗金砖》一戏,全班人马连夜赶排,立即上演,观众暴满,使李金顺演出的戏院冷冷清清,被迫回戏半月。

孙洪奎佩服成兆才的才学,成兆才欣赏孙洪奎的组织才能,二人志同道合,终日在一起商讨如何发展评剧艺术。成兆才在北孙班的三年,是该班的黄金时代,演出阵容庞大,新戏层出不穷,剧场前车水马龙,常常挂起客满的招牌,能买上一张戏票被认为是一件极荣幸的事。年过半百的成兆才坚持登台演出,曾扮演了《黑猫告状》中的段岐山;《高成借嫂》中的马洪元;《杨三姐告状》中的高拐子;《保龙山》中的随和人。 1928年,收女艺徒孙云竹。年仅5岁的孙云竹是孙洪奎的养孙女,天真活泼,聪明可爱,一年内学会了《安安送米》等四出戏,6岁登台,一举成名,遂取艺名“六岁红”。

正当北孙班对成兆才寄予更大希望的时候,成兆才不幸病倒在吉林丹桂戏院。染病期间,写出了《洞房认父》和《烈女还阳》两个剧本。回乡后,1929年2月8日病逝于原籍,享年55岁。

成兆才为民间艺术奋斗了一生,至少留下了102部剧本。他逝世的当年夏天,安东(今丹东)诚文信书局出版了《评剧大观》一至六集,收入了成兆才部分剧作。解放后,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了《成兆才评剧剧本选集》。

成兆才的剧作构思大胆、奔放、复杂多变,内容切中时弊,能够引起观众共鸣。他的名作一直在舞台上演出,解放后,有些剧目还搬上了银幕,深受观众欢迎。正如梅兰芳所说:“我们今天看到评剧这朵花开得如此茂盛,是和成先生的辛勤劳动分不开的,像成先生这样忠于艺术,有创造功绩的前辈是值得尊敬和纪念的。”

为纪念成兆才,唐山市政府、滦南县人民政府在倴城修建“成兆才纪念馆”,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亲自为纪念馆题写匾额。成兆才墓前的《墓志铭》记述了他的一生业绩。

放血 下毒 化浓妆,古代歪果仁为了变美连命都不要了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