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中秋节要赏月(中秋节赏月的诗)
中秋节,又称“月夕”、“仲秋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我国及一些亚洲国家的民俗节日。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商朝的夏历八月十五日被定为“中秋节”,因为这一天是秋季的中央,月亮也最圆最亮,所以取名为“中秋”。
观赏月亮是中秋节的主要活动之一。古人有“望月”、“品月”等自然美学的活动,因此推崇月亮,把月亮视为自然送来的美好礼物。在中秋节的晚上,家家户户都会在月光下欢聚一堂,品尝着各种传统的月饼,猜灯谜,欣赏中秋花灯展等等,但最为重要的仍然是赏月。人们会选择一个闲适而安静的地方,登高临水,或是找一处空旷的街角,与朋友们远离纷扰,仰望圆月。在月光下,人们心情自然而然地变得慵懒而平淡,仿佛什么都不用想,只需静静地注视着天上的圆月。
赏月除了体现了人们对月亮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崇敬,也是中秋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月亮是个经常被人提及的对象,它被赋予多种含义和象征意义。在《红楼梦》中,就有“月儿弯弯照九州,半夜银河北斗稀”的描述。在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中,也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盼情独长见,双泪难流漣。念兹在兹,犹对《前汉纪》赏月频”的描写,文化底蕴深厚。
赏月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观赏那一轮明亮的圆月,更在于感受和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这也是中秋节所宣扬的“团圆与祈福”精神的体现。在赏月的同时,人们也表达了自然与人的和谐互助。
综上所述,赏月是中秋节的一种重要活动,其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不容忽视。其实不仅仅是中秋节,赏月更是一种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体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赏月从不单纯是一个活动或娱乐,它更是一个心灵的净化,一个身心的放松,一个人与自然的崇敬,更是一种爱的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