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阳历九月初三或四日,这时天气已经开始转凉,夏日渐渐过去。关于处暑节气,中国文化历史上流传了许多的讲究和民俗。首先,处暑节气是养生的好时机。在古代养生...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也是汉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前一个节气。芒种的意思是指稻穗已经长成,开始熟了,也就是农民们可以收割一部分的庄稼了,同时也是田间农忙的开始。芒种节气在...
芒种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出现在每年的6月5日或6日。它标志着夏季的开始,也象征着收获的开始。芒种意味着什么呢?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这个有意义的节气。首先,...
惊蛰节气,又称“雷蛰”或“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它标志着春季进入第三个节气,表示春雷初鸣,蛰虫开始苏醒,万物开始复苏生长。惊蛰节气主要气候特征为:日渐长、气温逐步升高、降雨...
“立秋”是24个中国传统节气之一,从夏至后的第13个朔日开始,一般为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虽然现在已进入秋天,但立秋节气还处于夏季。因此,立秋节气饮食宜清淡,以保护胃肠功能,增...
2017年的白露节气已经悄然来临,随着气温逐渐下降,人们开始感受到初秋的凉意。据说在这个节气里,天气开始变得阴凉,露水相对增多,意味着秋季到来的日子已经不远了。那么这个白露节气的运势又会如何呢?首先...
寒露节气过后,天气逐渐转凉,气温也跌至了较为舒适的水平。在这个时候,人们需要注意保暖,同时也要注意饮食和锻炼等方面。随着气温的下降,寒意渐渐袭来。因此,我们不仅要穿上适当的衣物...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到来。随着气温逐渐上升,农作物的生长和收获走入了一个新阶段。小满节气在传统文化中有很多讲究和风俗,下面来简要介绍一下。1...
秋分,是中国24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9月22日或23日。秋分分为南秋分和北秋分,南秋分指的是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南面的时刻,北秋分则是指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北面的时刻...
立春过后,气温慢慢升高,人们开始迎来一个新的春天。在这个季节中,有很多重要的事情需要注意,其中就包括迁坟。所以,许多家庭在这个季节里都开始着手准备迁坟的事宜。那么,在哪个节气迁...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公历九月七日或八日,太阳到达黄经165°时,便是白露节气。白露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代表了秋季的开始,每年的白露节气,秋意渐浓,渐入佳境。...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农历十月初三或初四。它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天气转凉的重要标志。在寒露节气中,气温逐渐下降,天气干燥,夜晚开始变得寒冷,这意味着...
今日是农历二月二十四日,又是一个春季节气——惊蛰。按照传统的说法,惊蛰标志着春雷开始响起,春雨开始降临,从此万物复苏,万物生长。同时,也是气候转暖,百花齐放的好时节。惊蛰意味着...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3月5日或6日,意味着气温渐渐回暖,春天已经到来。这个节气的名称源于春雷开始震动的时期,也是春季蚕豆等作物大规模播种、春耕备耕的时...
"小寒,迎冬的第二个节气"随着冬至的到来,大地渐渐进入深冬,而在这样的时刻,小寒这个节气正式到来了。小寒是阳历二十四节气中,迎接冬天的第二个节气,也是中国大陆地区最北部地区每年...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交节,是指夏至、冬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这个时刻意味着季节的转换,也代表着日子渐短或渐长,阴阳之间的平衡变化。夏至是最长的白天,最短的黑夜。这是一年中的一大...
八字月份按节气八字月份按节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十二个八字月份,分别与二十四节气相对应。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节气特点。在八字月份中,每个月...
随着小雪的到来,冬季的寒意逐渐加深,生命的根也被冻结。但是,对于属猪的人来说,这个时期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属猪的人天生聪明敏捷,拥有细腻的感性和坚韧的意志力。在小雪时节,他们会...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的11月22日左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二十四节气被视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参考,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农民农事生活的重要标志。在小雪这个节气...
处暑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是表示早秋将至的节气。此时气温开始转凉,但仍然闷热,容易引起身体不适和疾病。因此,在这个节气里,有不少的禁忌需要我们注意。首先,避免过度...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